启辰代孕:打铁还需自身硬,三分实力七分捧的

试管百科    2019-11-05 17:30    浏览108次

  2006年,中国南汽在收购了MG品牌之时,很多人就认为被收购后就能造出属于国人的好车,但南汽收购MG后一直处在默默无名的状态中,随后南汽又被上汽收购,这样一来更让MG这一品牌消失在了消费者的视野之中。

  

  2008年名爵才推出了名爵3SW车型,但好景不长2009年至2015年这6年间该车型就没有进行过更新换代,这也导致该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降低。直到2010年名爵6的出现才有所好转,但即便如此在当时名爵也只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品牌,直到2017年左右,名爵品牌才逐步回到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视线之中。此后,名爵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开展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营销手段。

  啼笑皆非——“荷尔蒙”

  自入行以来,所有车企的新车发布会在我的印象中都是中规中矩的三板斧,很少有能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而名爵就是其中一家,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以“荷尔蒙”为主题,活生生的把新车发布会搞成了夜店,当时心想“呦呵,这名爵有点东西啊”,但放到现在仔细回味一番,回想其当初年少无知的自己,有种让我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

  

  “荷尔蒙”的主题思想就是打年轻化这张牌,但是当时名爵的售价却一点也不“年轻化”9.68万—— 14.98万的名爵6和 9.98万——16.98万的名爵HS(降价后后价格,此前名爵HS的售价区间为11.98-18.98万),这样的裸车价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自然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大多数年轻人购车款都需要父母拨款,而名爵“荷尔蒙”的夜店风当然不讨老一辈人的喜欢,加之基本没有什么优惠活动,所以销量基本后继无力,名爵6在刚开始的几个月还宣传月销量破万,并号称要“秒杀思域”,名爵HS也喊出“秒杀本田CR-V”、“保时捷同款”等口号,但也都不了了之,可见最终消费者也并没有认可名爵的宣传,颇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

  

  当然“荷尔蒙”这点和年轻化很搭,也符合年轻化的思路,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道理恐怕当时的名爵已经被眼前的成功蒙蔽,而选择性的遗忘了吧。上市不久时候就被车主反映车辆出现了各种问题。而4S店也没有给予积极地解决,一直在避重就轻。这样的品控和市场监管力度自然不会有太好的销量,最后终于成为了昙花一现的“荷尔蒙”,或者说“荷尔蒙”爆发之后的平静,让人提不起兴趣。

  啼笑皆非——抄袭风波

  2018年有一篇主题为马自达抄袭名爵的文章几乎是在一瞬间在圈内闹得沸沸扬扬,并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各大媒体和广大网友就此事件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一时间网络上对此次抄袭事件的看法犹如百花齐放。名爵作为本次事件的得利者毫不意外的受到了强烈的谴责和嘲讽。

  

  事件开始之时,大家都还在仔细的分析这件事情,到底是厂商的营销还是某公关公司为了打好关系,还是某些媒体为了博得眼球,还是竞争对手为了恶意抹黑而所作出的营销手段,如果是厂商营销那么作出如此宣传未免太过儿戏和明显了吧?而且如果是公关、媒体和竞争对手的投机行为也难免有点不够高端,但最终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名爵这个得利者。当时的名爵或许会觉得自己很委屈,但是,有因就有果,如果自身实力够硬还会有这些事情吗?

  啼笑皆非——“水族大军”

  相较于之前的这些事情,上汽集团一直以来在消费者眼中都是一家积极向上的企业,是一家醉心于技术的车企,但是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之前的这些让我忽略的事情,那就是《减配,霸王条款又怎样,名爵6依然月销过万》这篇报道,这篇充满了水军味道的文章,让我想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东西或者说没有联想到一起的事情。

  

  这辆前英国汽车MG在中国复活,看起来不错但开起来像80年代的车

  根据文章翻译,如有不准,劳烦指正

  原文链接:

  针对图中“网友”所说的泰国销量的问题,我也浏览了一些国外媒体的文章,发现一家国外媒体对在泰国销售的名爵HS有过评测,而且标题和评价都相当犀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啼笑皆非——质量问题

  根据车质网的投诉数据显示,名爵6投诉最多的也是变速箱问题。这车的变速箱异响和变速箱顿挫特别严重,其中还包括漏油、抖动等,甚至有的车主反应新车刚买一个月变速箱就出问题。

  

  名爵6

  

  名爵HS

  诸如避震漏油、安全气囊故障灯报警、掉漆、离合器异响、门窗异响、电瓶故障、车身色差等问题,简直不胜枚举。当然这些问题同样也充斥着各大论坛,也就不存在抹黑这一现象,如此之多的问题生动阐释了什么叫望而却步。

  

  避震漏油录音视频

  

  

  当然4S店也给出了一定的解释,但是售后人员的傲慢的态度和踢皮球式的处理方法并不能让人满意,而且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品控管理如此低效的情况下,名爵却还在大谈特谈品牌号召力、性价比和产品魅力,不知是分不清轻重还是执行力度不够,如果还不能拥有好的服务和品质,就算宣传的天花乱坠,恐怕也很少有人买账吧。

  写在最后:本篇文章中提及的所有数据及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汽车商评仅对大量的资料进行检索与整理,而后组稿。文中引用所有媒体、自媒体观点,不代表汽车商评立场。(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