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40周”第十周:流产危险中信助孕中心期最后一周

试管百科    2019-03-09 10:19    浏览0次

代孕网小编分享“孕期40周”第十周:流产危险中信助孕中心期最后一周,如何安然度过?相关信息,分别包括:

以下代孕网小编精选的“孕期40周”第十周:流产危险中信助孕中心期最后一周,如何安然度过?

  

  在孕十周,胎宝宝在孕妈妈的子宫里迅速发育,到孕十周末,胎宝宝就大概会长到5厘米左右,这时,胎宝宝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个小豆荚,但身体所有的部分都已经初具规模,包括胳膊,腿,眼睛,生殖器以及其他器官。但是,在这个时期,胎宝宝的性别仍然不能辨别。同时,到本周末,孕妈妈就将度过最危险的流产期。

  那么,在这一周,孕妈妈要怎样安然度过呢?

  首先,由于孕期雌激素的作用,与上一周相比,通常这段时期的孕妈妈情绪波动会十分剧烈,甚至可以说是喜怒无常。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而孕妇的情绪是否稳定,对胎宝宝和孕妈妈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孕妈妈要懂得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孕妈妈如果发现自己忧郁焦虑,应该立刻想办法疏导或转移注意力,可以看看书或看看电视,让自己开朗起来;如果遇到可能发火的时候,孕妈妈应当先告诉自己等一等,可以喝点水,在屋子里走几圈,等这个过程完成之后,火也应该已经熄灭了。

  孕妈妈可以出去逛街,散步;也可以和家人,老公,朋友谈心。也可以写写日记,或是享受一段悠闲的下午茶时间,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情。但是,不要看或少看恐怖片和侦探小说,以免造成孕妈妈精神紧张。

  其次,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的作用,孕妈妈的皮肤会失去光泽,稍不注意还会变得非常粗糙。所以,孕妈妈要慎选护肤品和化妆品,并且要注意平时的皮肤护理。

  化妆品中含有的砷,铅,汞等有毒物质会透过孕妈妈的胎盘屏障进入胎宝宝的体内,影响胎宝宝的正常发育,容易导致胎宝宝畸形。所以,孕妈妈不要涂口红,不要使用染发剂和冷烫精,可以选择透气性好,油性小,安全性强,含铅少,不含激素且品质优良的化妆品。但是,如果可以,孕妈妈在孕早期最好不要使用化妆品。

  其实,在妊娠期的美容重点是洗脸,早晚各一次,使用适合自己的洁面乳,可以使皮肤保持洁净。妊娠期间,孕妈妈还可以每天都进行脸部按摩,既可以加快皮肤的血液流通,增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保护皮肤的细嫩;还可以使皮肤的机能在产后早日恢复。按摩发方式是:

  先用洁面乳清洁脸部肌肤,然后用温水洗净后用毛巾擦干。

  之后在脸上均匀地抹上适合孕妈妈使用的按摩膏,然后用中指和无名指从脸的中部向外侧螺旋式按摩约50次。

  按摩完毕后,再用一条拧干的热毛巾擦拭一下。

  每天坚持这样按摩一次,对皮肤十分有益。

  另外,孕妈妈要注意避开噪音污染。噪音会影响孕妈妈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使孕妈妈感到烦闷,紧张,呼吸和心率加快,心肺负担加重,头痛,失眠,消化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从而容易导致孕妈妈子宫收缩而引起早产,流产。同时,在噪音的影响下,胎宝宝胎心加快,胎动增加,也十分容易诱发新生儿体重减轻和先天性畸形。

  所以,孕妈妈尽量不要到交通拥挤,人流量大的闹市区去,更不要去歌舞厅等嘈杂喧闹的娱乐场所,看电视,听广播的时候也要把音量调小,以免噪音对胎宝宝和孕妈妈都造成伤害。

  最后,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孕妈妈消化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腹泻或便秘。所以,孕妈妈在孕早期要合理饮食,避免便秘或腹泻。孕妈妈的饮食要特别讲究卫生,食物一定要干净,新鲜,以防腹泻;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食品,避免便秘。

  除此之外,孕妈妈不宜过多食用热性香料,如八角,茴香,花椒等;不宜过食寒凉的食物,如薏米,山楂,空心菜,苋菜等;应在食物中增加碘的含量,避免缺碘导致胎儿出生后智力低下,个子矮小。孕妈妈每天需碘量应在0.115毫克左右,可以通过食用加碘盐进行补充,也可以多吃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虾等;平时可以多吃点零星食物,不要空腹;要多喝水,尽量少吃冷饮,如冰淇淋等。

  高龄??????п?????????孕妈妈的小贴士:

  高龄,以前生过畸形儿,家族中有遗传病例的孕妈妈,在代孕10-13周的时候需要接受绒毛膜检查,以及早诊断各种染色体和先天性代谢病。

  推荐食谱:大蒜海参粥

  大蒜30克,海参50克,大米100克,水1000毫升;

  大蒜去皮,对切两半;海参涨发后洗净,切片;大米洗净;

  大米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沸后加入海参片和大蒜,再用小火煮45分钟即可。

  此粥每日当早餐食用,可以补气血,添精髓,降血压,适用于孕早期免疫力差,经常感冒或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水肿等症的孕妈妈食用。

  来源:你身边的好伙伴——海峡名医网

  预告一下:

  下周二“早”健康之“孕期40周”专栏——《第十一周:早孕反应减轻,日常护理要坚持》,欢迎您的收听收看。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海峡名医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