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查代孕:百亿狂犬病疫苗市场博弈症结:

试管百科    2019-11-29 16:30    浏览119次

  吴绵强

  [成大生物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狂犬病疫苗制造商,2017年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收入11.46亿元,占总体市场份额的35.7%。]

  “世界上先进的国家,把狂犬病消灭靠的是啥?把疫苗打给狗,因为它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针对“狂犬病”的有关问题提交了一份提案,但他强调并不是人被狗咬了就可以不打疫苗。

  第一财经1℃记者注意到,高福提案的背后是业内对彻底消除狂犬病的期待。中国希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的2030年“消除犬传播的人狂犬病”目标。

  美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早已消除了狂犬病。但时至今日,中国每年仍会有数百人死于狂犬病,高居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死亡数前三位,仅次于艾滋病和结核病。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以来,中国国内狂犬病病例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下降,截至2018年,全国仍报告有400余例狂犬病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认定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为犬传播狂犬病消除状态的标准为:1.两年内无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的人或动物病例报告;2.仅有野生动物来源的狂犬病病例报告。有输入性食肉动物狂犬病病例报告,但本地无继发犬的感染。国家或地区犬传狂犬病消除认证的核心要素包括:建立了完善的动物和人间狂犬病监测及报告系统、全面实施有效的狂犬病控制策略(包括大规模犬只免疫和人暴露后预防处置)以及采取防止患狂犬病动物输入的措施等。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日益庞大且疏于管理的犬只等宠物数量,是阻碍“彻底消除狂犬病”目标实现的“绊脚石”。

  2015年12月的“消除狂犬病国际大会”强调:暴露后预防处置无法从源头上控制狂犬病,通过大规模犬只免疫阻断犬间狂犬病传播,是实现人间狂犬病消除最根本、最经济有效以及最可持续的手段。

  但在中国,人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后处置方式成为主流,中国成为人用狂犬病疫苗消费大国,许多疫苗生产厂商在背后获取了巨额利润。如果“把疫苗打给狗”成为强制性行为,整个狂犬病治理格局和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兽用疫苗受冷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人类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但时至今日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给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全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狂犬病的威胁,每年有约6万人死于狂犬病,约95%的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全球狂犬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发病人数也长期位居世界前列。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狂犬病疫情历史,1996年达到近50年来的最低值,当年全国发病数曾一度降至159例。但此后疫情迅速回升,并于2007年达到高峰,为3300例。

  2007年之后,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中国逐步遏制了狂犬病病例的增长。“2008年、2009年之后,国内狂犬病病例差不多每年下降22%。”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主任医师、国家免疫规划狂犬病工作组组长殷文武告诉第一财经1℃记者。

  数据显示,2017年,狂犬病死亡数居中国全国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第四位,发病516例,死亡502例。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病例422例,较2007年的3300例减少了87%。2007年全国狂犬病疫情累及984个县区,2018年疫情累及308个县区,减少了69%。

  业内人士乐观地认为,中国已具备将狂犬病防控目标提升为“疾病消除”的条件。

  在中国,被狗咬伤后的暴露后处置措施较为普及,很多人一旦被猫狗挠伤或咬伤,就会立即去注射狂犬病疫苗。

  但即使按照规定流程接种狂犬病疫苗,仍有免疫失败的风险。2018年9月,浙江省湖州市一名6岁男童被狗咬伤后,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仍在被咬14天后病发身亡,一度引起社会关注。

  当地卫计局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种完全部狂犬病疫苗大约需要一个月,但狂犬病毒潜伏期长短不一,如果潜伏期短,患者可能会在疫苗产生效果前发病。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狂犬病存在潜伏期,从暴露到发病前无任何症状的时期,一般为1~3个月,极少数短至两周以内或长至一年以上,此时期内无任何诊断方法。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教授扈荣良指出,尽管人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方法对中国狂犬病防控起到一定效果,但传染源将持续存在,也难以完全消除狂犬病。

  “人的狂犬病99%是由病犬传播的,如果我们想要消除犬传人狂犬病,就要控制犬的狂犬病,这样就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殷文武表示。从源头上防控狂犬病,变得十分迫切。

  虽然通过大规模犬只免疫阻断犬间狂犬病传播,是实现人间狂犬病消除最根本,也是最经济有效、可持续的手段,但是近年来,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却被大量使用,成为防控狂犬病的主流,而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却出现了使用较少的尴尬局面。

  最近,第一财经1℃记者探访广州市内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几家接种单位(犬伤处置门诊),了解人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情况。有工作人员对1℃记者表示,只要被猫狗咬伤或挠伤出现破皮流血,都建议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接种费用大概是70元/针,连续要注射4至5针,全部流程走下来,接种费用在几百元左右。”

  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还属于国家二类疫苗,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事实上,与人注射狂犬病疫苗相比,给犬只免疫的成本更低。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人群暴露后的免疫成本高昂(人均108美元),大规模犬只免疫的平均成本仅有4美元。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田克恭在接受第一财经1℃记者采访时表示,兽用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成本在几十元左右,“不同的厂家,以及进口、国产的疫苗,价格不太一样。花费几十块钱,肯定就能完成注射。”

  “通过经济效益算账,人注射狂犬病疫苗与犬注射兽用狂犬病疫苗相比,二者的成本相差10倍至20倍,给犬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防控狂犬病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策略。在流行区实现犬只70%的免疫覆盖率,就可以终止狂犬病的传播。”殷文武告诉1℃记者,目前仍有犬间狂犬病流行的阶段,人的暴露后预防处置是最后的一道防线,还不能不堵,为了救命,这笔钱还得花。

  众所周知,犬只才是狂犬病的根源,而在中国,大量的狂犬病疫苗却使用在人的身上。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动物致伤进行狂犬病预防处置的人数高达800万至1000万,每年因人狂犬病疫苗接种、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和伤口医疗处置的费用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联防联控管不好“一条狗”

  大规模犬只免疫,是实现狂犬病消除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手段,“把疫苗打给狗”即成为了业内的心声。但犬只管理和免疫工作仍然是中国目前狂犬病消除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中国的犬只数量太过于庞大。中国疾控中心的资料显示,据不完全估计,中国犬的数量约为0.8亿至1.3亿只。这些犬只分布在城镇的各个角落以及偏远的农村地区。

  中国的许多发达城市,在犬只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经验基础。“现在北京有养犬的相关条例,其实很多大城市都有,犬只涉及哪些内容,如何进行规范管理,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管理基础。”殷文武告诉1℃记者。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援引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近年全国有8个省份和70余个城市出台了养犬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养犬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分工职责以及养犬者应尽的义务,各地畜牧兽医部门推进犬的免疫工作,近年犬免疫率已达40%,但距离消除狂犬病所需维持的70%的免疫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然而,城市流浪犬的管理亦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近年来城市流浪犬数量明显增加,流浪犬咬伤人,甚至一犬伤多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城市之外的农村尤其偏远地区是狂犬病防控的更大难点所在,中国70%左右的狂犬病病例为农民。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资料显示,这主要由几方面原因导致,其一是中国农村地区的流浪犬数量多、免疫率低,“农村群众对责任养犬的认知较低,养犬多为散养,时常丢弃,对家养犬接种疫苗的意愿较低。”

  此外,农村居民狂犬病知识知晓率较低,防护意识淡薄,许多人误认为被猫狗咬伤或挠伤的一些轻微伤无须处理,而且有些人并不清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的位置,同时亦不清楚被犬只以外的野生动物咬伤也需处置。

  事实上,动物狂犬病监测是掌握动物狂犬病疫情、制定及评价防控措施的基础。然而,殷文武告诉第一财经1℃记者,中国目前动物的狂犬病监测相对薄弱,野生动物的狂犬病监测数据更少。

  原农业部组织制定的《国家动物狂犬病防治计划(2017-2020年)》指出,近年来,农业部门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加大犬免疫和监测工作力度,积极探索狂犬病综合防治试点模式,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由于全国养犬数量多、犬流动性大、注册管理率低、群众防疫意识薄弱等因素,狂犬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上述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资料显示,有些地区犬只免疫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一些经济落后的省份每年动物狂犬病防治经费仅几十万元人民币,无法满足防疫需求。而据统计,美国犬的数量约7800万,每年投入3亿美元用于犬的免疫。

  “规范犬只的管理,是防控、消除狂犬病的关键,如果犬的狂犬病没有得到消除、没有得到控制,那么人的狂犬病还会有。”高福表示,消除、控制狂犬病,最关键的在于基层,未来可把狂犬病治理作为基层政府负责人工作考核的一个指标。

  事实上,落实到基层管理的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亦是规范犬只管理的重点。

  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饲养一只犬,涉及多个部门管理,比如犬只的注册登记工作归属公安部门,犬只的免疫工作归属于农业部门,虽然各自有管理职责范围,但实际操作上易造成多头交叉管理等问题,管理成效不尽如人意。

  2009年9月,卫生部、公安部、农业部和国家食药监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针对严重的狂犬病疫情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初步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公安部门加强城市养犬登记管理工作;农业部门加强动物狂犬病防治;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建立动物狂犬病免疫点,依托宠物诊疗机构、乡村兽医站,推进犬的狂犬病疫苗免疫。

  201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表示,近年来中国城乡各地养犬数量快速增加,虽然多地出台了犬只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但职责涉及农业、公安、卫生等多个部门,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衔接有漏洞等问题,“一些制度如办理养犬证和动物疫苗接种等规定流于形式,监管部门重事后处置、轻事前监管等问题,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农业、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养犬问题的管理,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说。

  据第一财经1℃记者了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及委员亦建议政府尽快明确犬只管理主体责任。高福建议,建立基层政府责任制,由县级政府牵头,建立公安、农业、卫生等多部门联防联控狂犬病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市场格局或转变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消费国,其中,许多疫苗生产厂家获取了巨额利润。一旦加强推行动物注射兽用狂犬病疫苗,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那么整个国内的狂犬病防疫管理格局和狂犬病疫苗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转变。

  目前,中国狂犬病疫苗市场竞争激烈,至少有12家中国疫苗生产商提供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最大的专业咨询公司)资料,基于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数据,至少有10种由其他公司研发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正处于临床三期试验或后期阶段。

  2018年以前,中国狂犬病疫苗市场由四大巨头成大生物(831550.OC)、长生生物(002680.SZ)、宁波荣安以及广州诺诚牢牢把控,2017年这四家主要参与者的收入所占市场份额超过80%。

  2018年,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包括编造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数据)之后,国内市场出现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短缺,由其空缺的市场份额,被余下的上述三大巨头迅速蚕食,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销量随之增加。

  成大生物无疑是中国狂犬病疫苗市场的佼佼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照2013年至2017年的收入,成大生物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狂犬病疫苗制造商,2017年的收入占市场份额的35.7%。

  成大生物绝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收入分别为8.10亿元、9.63亿元、11.46亿元以及5.86亿元,占据公司总收入的86.2%、93.8%、90.1%、88.3%。

  成大生物此前在国内新三板挂牌,2018年10月,该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并刊登招股书,欲在港股IPO融资。近日,第一财经1℃记者从接近成大生物高管的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成大生物仍在积极备战港股IPO,“公司正接受聆讯,并进行路演。”

  成大生物在招股书中披露,“从长远看,我们计划利用当前的地位创造更大市场机会增加市场份额。”

  成大生物亦感到担忧,其在招股书风险因素披露中指出,“一旦我们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的需求或定价下降,可能导致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显著降低,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成大生物的担忧,似乎并非空穴来风。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田克恭亦提出了关于尽快实施兽用狂犬病疫苗强制免疫的建议。田克恭表示,建议对犬、猫实施狂犬病疫苗强制免疫制度,改变“狗染病,人打苗”局面,从而实现以科学的方式、较低的投入控制人的狂犬病。

  第一财经1℃记者在这份建议中看到,在美国、日本等狂犬病控制较好的国家,狂犬病疫苗主要用于动物,极少用于人,“如美国每年用3亿美元给犬只免疫,人用狂犬病疫苗只用掉几千人份,几乎没有人间狂犬病病例。”田克恭表示,建议免费提供疫苗的同时,配套落实接种的人工费用,以确保强制免疫的顺利实施。

  墨西哥治理狂犬病的成功经验主要归结于落实了两大策略:首先是整个国家对犬和猫进行大规模免费狂犬病疫苗接种,其次是确保犬狂犬病疫苗充足供应。

  而中国犬狂犬病疫苗市场还存在巨大的产能缺口。田克恭表示,在我国,居民养犬总量大约8000万只到1.3亿只,按照70%的免疫覆盖率和每年免疫一次的要求,每年约有7000万头份兽用狂犬病疫苗的需求量,“目前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年批签发量约3000万头份,至少还有4000万头份的缺口。”

  对犬、猫强制推行狂犬病免疫制度一旦推行开来,整个国内狂犬病疫苗的市场格局可能将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主攻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的企业将可能遭遇重创,而他们在此间的博弈或许是一股不可小觑的阻碍力量。


参考资料